邢臺市老科協自成立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市老齡委和市科協的大力支持下,始終把銀齡行動服務"三農",建好科普示范基地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把加快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設作為提升農村科技工作水平的重要舉措來抓,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力地推動了我市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形成共識,實現科普示范基地新突破。
邢臺市老科協自2009年12月成立以來,就如何開展好工作,以及具體的工作范疇,如何當好老科協會長等問題分別在威縣、邢臺縣召開了兩次研討會。通過認真討論,大家形成了共識。一致認為,老科協在服務"三農"上應著重抓好科普示范基地建設,科普示范基地是銀發人干的朝陽事業。農村科普示范基地是新時期農村科普工作形式和手段的創新和發展,它發揮著重要的技術培訓功能,對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加快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的普及推廣、促進農業專業化生產水平、促進區域產業的優化和升級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是農村新型經營管理模式和新型經濟制度的大膽嘗試。認識統一了,各縣(市、區)老科協紛紛組織會員創辦、聯辦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威縣老科協會長蘇桂珍帶領會員不辭辛苦、廢寢忘食多次到山東考察市場,并及時獲得縣委、縣政府對老科協科普示范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協調利用了會員入股資金、扶貧資金、農開資金等,加快了威縣萬畝高效林果產業帶的建設步伐。該基地建設規模1700畝,總投資750萬元,2012年投資140萬元,已完成韓國"優系新高梨"和日本"秋月梨"350畝、優質迎霜紅桃30畝、引進優質葡萄10畝、短枝蘋果20畝、優質大棗10畝、嫁接西瓜110畝、優質三白瓜提純復壯20畝。目前,全市各級老科協創辦、領辦、聯辦、幫辦科普示范基地50個,面積達10萬畝。
二、創新模式,實現科普示范基地健康發展。
科普示范基地對農民要想具有吸引力,起到"科普"的作用,必須不斷創新科普模式,應從趕大集、過廟會、發放科普資料的模式中走向更高層次---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設。臨西縣老科協副會長張忠斗創辦的河北農華種業公司集聯合研發、免費培訓、專家咨詢、籽種儲存、種籽包衣、示范播種、田間管理為一體的服務"三農"的管理模式,深受群眾的歡迎。他們與山東農業大學聯合研發自主培育的國審一級小麥新品種"山農17",具有抗寒冷、抗倒伏、抗病蟲害,畝產1300斤的優良品種,受到國家部委和專家的好評。今年5月27日,來自邢臺、邯鄲、石家莊、衡水、滄州、保定6市52個縣的代表,省、市、縣的小麥專家,河北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150人參觀了2000多畝"山農17"的科普示范基地,長勢良好,穗大粒飽。利用多媒體演示了小麥高產的三大要素,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的形成情況。這種科普模式不但惠及了百姓,而且還壯大了公司實力。
三、凝聚會員,實現科普示范基地生態覆蓋。
邢臺市各級老科協組織大多都是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及常年致力于科學技術工作的鄉土人才。他們在科技界有廣泛的聯系,把這些人員凝聚起來,發揮他們的作用,就會產生廣泛的社會效益和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邢臺縣老科協凝聚了廣大林果專業技術人才做活了山區、淺山丘陵區林果這篇大文章。丘陵區的林果綠色覆蓋一致是一難題,縣老科協組織農業、林業、水利、農開、科技、科協各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積極開展"五個一"活動,每位會員每年提供一條有價值的惠農建議,推廣一項惠農科技成果,聯系一個惠農項目,打造一個惠農亮點,為農民辦一件好事實事。通過"五個一"活動,使羊范鎮東侯蘭村萬畝薄皮核桃栽培獲得成功,解決了淺山丘陵區農民林果覆蓋致富這一難題。7月24日,邢臺縣老科協在宋家莊鎮舉行了科普示范基地培訓動員儀式,山區11個鄉鎮,薄皮核桃種植大戶90余人參加了活動,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郭素萍講授了薄皮核桃矮化密植管理技術,與會農民感到受益匪淺??h委書記宋洪修批示"邢臺縣老科協成立以來,站位準,姿態高,成效好,······全縣要進一步重視支持老科協工作。老科協要進一步把握全縣中心工作大局,選重點、求突破、創經驗、創品牌。"縣委副書記徐學云批示:"我縣老科協已成為推動我縣山區建設,尤其是綠色林果產業發展的一支主力軍,當前對于促進"還邢臺青山綠水,走生態發展之路"的目標更顯重要,······。由于會員作用發揮得好,內丘縣老科協先后在崗地村和摩天嶺村建起了富崗蘋果生產技術培訓基地;在天井村建起了人工培育生產豬苓、天麻示范基地;在曹川村建起了無土栽培蔬菜示范推廣基地;在大都城村建起了設施葡萄培訓基地??破帐痉痘氐慕ㄔO有力地帶動了農業產業正在走向一個新水平。
四、同心協力,實現科普示范基地產業化。
邢臺市老科協的組織形式是附設在市科協的一個社會團體組織,平時工作起來與市科協另一社團組織農業技術聯合會緊密結合,同心協力引導科普示范基地向產業化發展。隨著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科普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了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組織,推動了我市農業不斷向產業化方向發展。臨城縣綠嶺薄皮核桃科普示范基地產前給農戶提供種苗,并進行技術培訓;產中巡回技術服務,解決生產環節上的問題;產后與農戶兌現簽訂的收購合同。由于科普示范基地與農民攜手一并進入了市場,使該產業迅速發展壯大。目前,已建成5個薄皮核桃示范基地,面積達到3000畝,輻射帶動了全縣8個鄉鎮7800農戶種植薄皮核桃4萬多畝,被評為"國家星火產業帶薄皮核桃示范基地"。
五、因地制宜,實現科普示范基地帶動結構調整。
科普示范基地要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來建設,才能帶動周邊群眾種植業結構調整,達到服務"三農"增產增收的目的。內丘縣綠柳綠色農產品科普示范基地,示范推廣的谷子、紅薯、綠豆等為主的小雜糧生產,帶動周邊群眾5000多戶,種植谷子7000畝、紅薯2000畝、豆類1000畝,在生產中廣泛推廣節水,優質高產新技術、新品種,解決了淺山丘陵區缺水"望天收"的問題。在示范基地的帶動下還生產出"厚緣"牌中丘金米、石碾面粉、紅薯粉條、手工雜面系列產品,創效益800多萬元,會員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廣宗縣地處黑龍港流域,全縣大部分土地是沙土地,因此是全國聞名貧困縣。近幾年,縣科協、農技協、老科協聯合引導農民建科普示范基地,成效顯著。件只鄉陳灣頭村精品西瓜基地,是同北京馬駒橋精品西瓜基地簽約的合作項目。一期占地300畝,采取農民自愿的方式進行土地流轉,由京寧蔬菜專業技術協會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營銷?;胤N植的設施大棚無籽西瓜為日本早春紅玉,澆水采用滴灌技術,每年一次種植,三蔓整枝,三次收獲,畝產12000斤,年創效益360萬元。公司租種農民土地,又聘用農民在公司承包或打工,全程按照無公害標準進行生產,農戶不但收入地租費,而且還在家門口收入承包費或打工費,這種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既帶動了種植業結構的調動,又對"土地流轉制度"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深受農民的歡迎。
留言
无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人善交,国产女主播白浆在线观看,无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