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 學名 Eucommia ulmoides Oliv 杜仲科
藥材為樹皮
栽培要點: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
1.選地與整地。選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宜。每667m2用堆肥2500千克,深耕20~30厘米,耙細整平,做1.2米寬的畦。
2.采種。從生長健壯的20年生以上的壯年樹上采收成熟的種子。將種子置通風陰涼處陰干,凈種后即可播種或貯藏。隔年種發芽率很低,不宜使用。
3.種子處理。由于杜仲果皮含有膠質,妨礙種子吸水,播前宜將種子在20~25℃的溫水中浸泡2~3天,每天換水l次,待膨脹后,再在室內催芽,待大部分種子裂口,即可播種。也可采用濕沙貯藏,播前30~50天,把種子l份和濕沙3份拌勻,在室內陰涼通風處,攤開厚30~40厘米,用稻草或麻袋蓋好,經常保持濕潤,每隔l0天檢查、翻動1次,當種子裂口和露白尖時,即可播入畦內。濕沙貯藏的時間應與播種期配合好、過早過遲均不利于發芽成苗。未經處理的種子,發芽率一般為30%~40%,經過處理的種子發芽率為80%以上。
4.播種方法。種子需經歷一段低溫休眠期,始能正常萌發。暖地冬播,寒地秋播或春播。南方冬播于11~12月份,北方秋播于9~10月份,以滿足種子萌發對低溫條件的要求。杜仲種子果皮含膠質,干燥后妨礙種子吸收水分,延緩發芽,降低發芽率,故采收種子后即行播種,才能正常萌發。如需春播,則干種子需進行層積處理。條播按行距30厘米開溝,深3厘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中,覆土,保持土壤濕潤。種子在9℃時即可發芽,12~18℃發芽最快。經沙藏催芽的種子15天左右幼苗出土,濕水浸種催芽的種子,則需25~30天幼苗出土。每667m2用種子7~8千克,產苗2萬株左右。
5.移栽。苗高5厘米時,按株距6~8厘米間苗;苗高10厘米左右,按株距20~25厘米定苗。若肥水足,管理得當,當年苗高可達70~80厘米,于落葉后或翌年春萌芽前即可移栽。按行株距5米×3米挖穴定植。
幼苗出土后,及時中耕除草,使幼苗正常生長。苗期追肥2~3次,定苗后追施1次清淡人畜糞水,往后結合中耕除草再追肥l~2次,每次667平方米用人畜糞水l500~20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定植后,每年落葉后再施堆肥或廄肥1500千克,火灰30千克,在株旁穴施或開溝施入。苗圃地苗木高達1米左右時,在冬季即可定干,剪去下部一些側枝及根部萌蘗枝,使主干生長粗直健壯。
常見病害:立枯病、根腐病
常見蟲害:金龜子(茶色金龜子、大黑鰓金龜子、毛黃鰓金龜子)、豹紋木蠹蛾、茶翅椿象、刺蛾(黃刺蛾、扁刺蛾)、螻蛄、蠐螬、地老虎、大蓑蛾、綠尾大蠶蛾、黃鳳蝶、金針蟲等
留言
无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人善交,国产女主播白浆在线观看,无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